假日遇到好天氣豈能放過,當然要到郊外走一走,今天不想要走太辛苦的路,就被老公帶來走走「圓通寺」。
我第一次來,以為就是在廟裡上個香,走走逛逛而已。
原來一旁有個自然步道,可以走走,稍微爬一點點路,其實算是很輕鬆的步道。附近居民好像很常來,有人搭棚子乘涼,有人還帶卡啦OK準備唱歌,真有趣!
這裡帶小朋友走走逛逛還不錯。但說實在的,風景普通,往旁一點的山上還看得到「夜總會」喔!(是墓啦!)有忌諱的人就大白天來,傍晚就......
網路上對圓通寺的簡介:
圓通寺
圓通寺為台北地區名剎,歷史悠久;造型古雅,乃日據時代妙清尼師所創建。寺門左右各有一頭雕塑得栩栩如生的石獅與石象,拾級而上則是一尊笑口迎客的石雕彌勒佛,橫匾上刻著「悅爾眾心」四字,再上去是石頭繞砌的殿前廣場,門樓上有釋迦牟尼佛出生時手指天地的立像,大有「天上天下唯我獨尊」之勢。
大雄寶殿的牆柱均以石雕構築,配以灰黑的屋頂,典雅莊嚴,頗有唐代建築之風。左側靈骨塔旁有石階步道通往後山,約半小時可到達慈雲寺。另外在左側花園的山壁下有一個石洞,狹窄僅可容身,進入洞內沿著石階而上可通斷崖上的山林,這是有名的「一線天」,此處也有步道通住慈雲寺。慈雲寺奉祀觀世音菩薩,遙對淡水河口,展望良好。
中和市公所介紹圓通寺:
台北縣中和市圓通禪寺位於中和市錦和里圓通路三六七巷六十四號,創建於民國十五年(昭和元年,一九二六),由妙清尼師開山,採純佛教式建築風格,古樸莊嚴,清雅幽靜,為北台灣著名之尼寺。
民國十三年(一九二四)妙清尼師由新竹到中和,有心建一道場,四處訪覓土地,費時二年,因見現寺址,遠眺五股觀音山,氣勢雄偉,乃於民國十五年開始建設,初建功德堂,再闢地基,利用山上石頭砌牆,再以碎石沙土混凝作為建材,歷經數十年,完成大雄寶殿,惜因長期積勞,妙清尼師於民國四十四年(一九五五)圓寂,享壽五十五歲。第二任住持達禪師姑,於民國六十五年(一九七六)圓寂,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,與主任委員達聖法師,共同策劃寺內末完工程,繼續興建,直至民國六十六年(一九七七)方始完成,同年舉行落成典禮。圓通寺之建築,費時五十一年,歷經兩代三任住持,完成此一道場,誠屬不易。
為完成當年師願建造一座經書館,專供研究佛學使用,民國七十一年(一九八二)完成圓通寺圖書館一座。現任住持如慧法師,民國四十二年(一九五三)依妙清法師剃度出家,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畢業,學佛之餘,喜丹青書法。
交通方式:
→開車:中和交流道下,循中正路右轉圓通路直行可抵。
→搭車:
1. 聯營201、241、243、244、橘3、藍18於圓通寺站下車。
2. 聯營242、橘2於終點站下車,沿登山步道步行約1公里。